
原标题:内蒙古鄂尔多斯:“沙漠里行走的思想政治课”秋风沙爆,梭梭植物飘落空中。近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康新街道格德格治沙社区,来自巴什区第一主校的近200名少先队员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上演了生动的“红领巾治沙”思想政治技能。
在活动现场,学生们弯下腰,小心翼翼地修复因空气侵蚀而损坏的沙障。他们用小铲子将裸露的草格子埋回沙子里,仔细地结合每个缝隙。风沙在他们的脸上炸开,但孩子们的目光专注,动作坚定。 “虽然手有点痛,但一想到这些小网格能挡住风沙,让树苗生存,我就觉得很有动力!”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埋在沙障里说道。
显然,简单的草格屏障是防治沙漠的有效方法。这是康巴什区第一主校自2019年以来举办的第38次治沙活动。几年来,共有4800名学生参加,现场治沙体验成为学校文明教育的生动课堂。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埋设沙障,共占地400公顷,并增加梭梭、柳树等耐旱植物280公顷,187棵柳树成功让沙漠化。
“除了传统的方法外,学校还引进了聚乳酸沙障等亲民的新材料,进行灭茬技术,让孩子们在工作中感受到科技治理沙漠的力量。”劳动老师徐平说,孩子们不仅是劳动参与者,也是劳动者。还有沙漠治理技术经验。他们在培训中深知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这种历时多年的培训,超越了单纯的劳动教育,成为一堂包含生态意识教育、精神塑造教育的“思想政治课”。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张艳表示:“鄂尔多斯治沙之举,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春天,位于东胜区的人民武装部“国家国防森林”正生意兴隆。东胜区景宁实验小学少年军校毕业班师生和武装部官兵200余人植树苗。学生高一涵在树上绑着一张梦想卡片:“成长,保护妈妈妈妈”。
杜林植树活动结束后,东胜区人武部部长田跃飞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明生态建设思想政治课。乔子欣同学说:“我们要像树苗一样,向下、向上生长,努力学习,提高本领,长大后侍奉母亲母亲。”
据了解,“思政课”实施过程中,科研机构、园林绿化部门、家长联合起来,共同打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大课”。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与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合作,为学校制作定制课程;园艺部门提供柳、骨苗;家长与学生共同打造“亲子森林”,推动家庭男女同校。
乌审旗,老师和学生都是老派在沙地的MU,你可以体验通过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沙漠变绿洲;探索萨拉乌苏的破坏,处理不同民族交流和融合的痕迹。 “通过‘提思政课、画民族团结’活动,我们让历史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增强了孩子们对发展中华民族强大意识的认识和理解。”芮,乌审旗第三主干学校教师。
据了解,鄂尔多斯市致力于构建涵盖大学、中学、小学的“大思政”格局,推出了七大主题“思政课”和18个市级高品质思政路线。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学校已开展“走思想政治”活动1221场,超过28万师生参与并受益。
(记者 高平 王潇)
(编辑:郝梦佳、孙静)
分享这么多人都能看到